查看原文
其他

【泸工先锋】以匠心铸造创新——记“全国劳动模范”蒲教平

泸州工会
2024-10-21

从农村小伙到车间一线工人,再到技术骨干、车间管理者、全国优秀农民工、全国劳动模范,今年47岁的蒲教平在平凡的岗位上,一步一步实现人生跨越。

回望30年的奋斗史,蒲教平说:“我这30年,是不变的初心催我奋斗奋进,是永恒的匠心促我创新创造,是持久的耐心助我历练成长。”



当学徒勤学上进苦钻研

1992年,蒲教平初中毕业后进入泸州长江液压件厂做学徒。

“时刻留意师傅加工的每个动作,及时总结当天的学习心得。”年轻的蒲教平为学技术,总是抢着干累活,千方百计学技艺。

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。学徒期刚结束,赶上泸州磷肥厂招聘生产设备制造工人,蒲教平顺利成为该厂铸造车间的一员。

那时的泸州磷肥厂产品供不应求,蒲教平所在的车间负责提供设备零部件和维保。

蒲教平回忆,当时条件差,车间连生产用的模具都是他用菜刀劈出来的。磷肥生产所用设备落后故障频繁,维保责任艰巨。当时生产磷肥用的排泄管道易被腐蚀需经常更换,必须随时加工储备,而加工这种管道难度大,合格率极低。

“那些天,我吃饭睡觉甚至上厕所都在想办法,那种感觉至今记忆犹新。”为了攻克这个技术难题,蒲教平和同事反复实验3个多月仍无头绪。

在一次上班途中,蒲教平无意间看到一截靠在墙角的无缝钢管,这引起了他的注意,长短粗细都差不多,何不试试在它身上钻孔用到管道生产中排气呢?

灵感一来,立即实施,没想到一试便成功了,排泄管道同批次产品合格率由20%提高到80%以上。这不仅解决了缺配件的难题,还为其他订单厂商输送了新产品。

当师傅勇挑重担解难题

1999年,蒲教平应聘到泸州市工程精密铸造厂(四川海科机械有限公司前身)工作,开启另一段奋斗之路。

一进厂,蒲教平就接到一个“烫手活”,攻克摩托车换挡零件“凸轮轴”的研发生产,确保如期高质量交货。

“厂里技术开发人员研究好几个月都没解决,我一个刚来的工人,能行吗?”蒲教平硬着头皮一头扎进生产车间。一查找,才发现前期生产出的废品大多都有砂孔。根据以往经验,蒲教平判断主要是造型环节出了问题,只要完善生产流程,问题就能解决。只用了短短20来天,蒲教平和同事一起顺利攻克了难关,完成了生产订单。

在新岗位上,蒲教平破解了一个个生产难题。“蒲师傅”的名字越叫越响,2000年2月,蒲教平被推选为机造组组长,机器造型组的生产合格率常态保持在98%以上。2001年3月,蒲教平被任命为浇铸组组长。没有行车和自动设备,蒲教平和同事们就用双手抬运铁水浇铸。不顾当时企业的条件艰苦,蒲教平总是扑下身子,干出样子。有一次,为了帮工友修理推车抢抓浇注时间,蒲教平被溅出的铁水烫伤,导致视力受损至今仍未恢复。

在同事眼中,蒲教平虽然多次变动岗位,但不变的是他不怕苦、不怕累的精神。

做管理精于技术抓创新

随着能力不断提升,蒲教平先后被任命为计调员、车间主任、总经理助理,走上了企业管理岗位。

作为从一线工人成长起来的管理者,蒲教平深知科技创新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关键。近年来,蒲教平一直努力带领团队研发高精尖的产品。两年多潜心研发出在国内同行中率先生产出高温材料性能的产品,为公司赢得了市场。

为了节约成本和劳动力、提高生产效率,蒲教平创新管理方式,积极采用“加减乘除”法,在减少劳动力的基础上改进生产技术,在同等工序中增加生产数量,利用夜间休息时间提前调整、摆放好工友们第二天生产的流程、模具,一系列流程优化,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益,让公司和员工的效益实现最大化。蒲教平2003年任车间计调员后,车间产量从每月150吨上升到250吨;2004年任车间主任后,车间产值3年内翻了两番,工人工资也提高了50%。大家心更齐了、劲更足了,推动着企业产品不断走出国门,走向世界。

劳模,是干出来的。蒲教平在担任车间主任兼调度员时,曾经连续有五六个月没有休息一天,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。现在担任总经理助理,早上七点出门晚上十一点到家是常态,有时还加班到次日凌晨三四点。

扎根海科机械20余年,蒲教平与公司共同成长、共同进步,他与工友们共同完成了4项发明专利、9项实用新型专利、1项省级科技成果、4项市级科技成果。

今年,海科机械搬进新厂房,新引进投用价值千万元的生产线。蒲教平的事业发展翻开新篇章,在科技创新之路上迈出新步伐。

供稿|李瑞莉

编辑|张其富

审核|何   艳


END

【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】劳模宣讲进校园 匠心筑梦促成长


泸州市总工会到古蔺县、叙永县调研指导工会工作
开播啦!泸州市劳模工匠宣讲分团走进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
“川工之家”泸州频道APP获评2022年互联网+工会普惠服务“创新型”平台

请点一下“赞”和“在看”吧!谢谢!!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泸州工会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